您现在的位置:

2023年教师招聘面试:科学《空气的热胀冷缩》说课稿

库课网校

  《空气的热胀冷缩》说课稿

  尊敬的各位考官:大家好!(鞠躬)我是xx号考生,请问现在可以开始我的说课了吗?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《空气的热胀冷缩》,对于本节课,我将以教什么、怎么教、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,从教材分析、学情分析、教学目标、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。

  一、说教材

 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,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,首先,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。《空气的热胀冷缩》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《科学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。这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之后,让学生开始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。教科书将该课知识分为两部分:第一部分是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;第二部分是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。

  二、说学情

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,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有利于我更好地设置教学目标。本课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,他们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,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,便于学习《空气的热胀冷缩》的知识,同时生活中也有很多热胀冷缩的现象也会有助于帮助他们深化知识,理论联系实际。但他们往往在课堂中不能集中注意力,好动好表现,因此,我会在讲课中增加大量的互动,既能够调动学习氛围,增加学生学习兴趣,又能让课堂纪律得以保持,知识点能够严谨灌输。

  三、说教学目标

 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因此设置教学目标尤为重要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,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:

  【知识与技能】

  知道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,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。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。

  【过程与方法】

  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。准确描述和交流实验现象,尝试用“模型”解释现象。

  【情感态度价值观】

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学生能够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。

  四、教学重难点

  基于对教材、学情、教学目标的设立,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为:

  【重点】

 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。

  【难点】

 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、用“模型”解释热胀冷缩现象。

  五、说教学准备

  锥形瓶、气球、烧杯3个、热水、常温水、冰块、红水、滴管

  六、说教学方法

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有着积极的探究欲,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。本着这样的宗旨,我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:观察法、比较法、启发引导法。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,突出学生的主体性,强调学生的参与性,我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,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模拟活动,去发现、去体会、去揭示性质。

  七、说教学过程

 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的教学过程

  (一)温故导入

  我先出示一个装有红墨水和玻璃细管的装置,询问学生这个装置老师在研究什么问题时用过?学生可能会回答:在上节课的热胀冷缩实验中。接着我把瓶子里的水倒掉,并擦干,询问学生:瓶子里还剩什么?在学生回答还有空气之后再问,你觉得空气也像水之类的液体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?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总结导出本节课的课题《空气的热胀冷缩》。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能对旧知识进行复习,也为探究“空气的热胀冷缩”性质埋下伏笔。

  (二)新课教学

  1、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

  首先,为了把学生引入探究中,我有目的的提出了这样的建议:空气是流动的,又是看不见的,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、受冷后体积的变化情况呢?请同学们看大屏幕,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,课件出示:

  (1)准备借助哪些材料帮助我们“观察”空气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;

  (2)准备用什么方法让空气受热、受冷;

  (3)猜测可能产生的现象。

  然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,设计实验方案。学生通过讨论,初步提出了自己的设想,并集体汇报“要把空气装到瓶子里,让瓶内的空气受冷(或受热),然后观察空气的体积变化情况,再根据现象推断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。”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课本提示,学生还想到了,要看到原本看不见的空气体积的变化是需要借助其他的物体的,想到了在瓶口上套一个气球,皮胶等多种方法来试一试。这时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尝试,来进行实验操作。我从旁指导,并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。很快学生就有了结论,并填写好了实验记录:空气受热时,气球会鼓起来,说明空气体积膨胀了;空气受冷时,气球会凹进去,说明空气体积收缩了。由此得出: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。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,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。

  2、比较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

  在观察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后,还希望学生能对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作一比较。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:在两支相同型号的试管内分别装进红水和空气,再在试管口都塞上一个带玻璃导管的橡胶塞,并在装空气的试管上端的玻璃导管内注入一段红水,调整红水的位置,使其与另一支试管中红水的液面顶端相平。请一位学生分别用两只手握住两支试管一会儿,用手心热量给试管内的水和空气加热,观察比较两支试管液面上升的速度有什么不同?当实验演示完毕后,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:空气受热后膨胀,将水挤了出来,而且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比水更明显。通过以上的几个环节,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,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,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。

  3、探究热胀冷缩的性质

  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建构起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,会产生“为什么空气受热会膨胀,受冷会收缩”的问题。而“解释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”是本课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难点,怎样才能让学生建立这样抽象的概念呢?我会让学生阅读教材P35,了解模拟空气“微粒”运动的游戏,尝试在班级内完成。讨论交流:

  (1)同学们都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不动的时候,和每个人都起劲儿地跳跃时,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?

  (2)从游戏中,你们明白了什么?你能解释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吗?

  (3)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?我们能建立自己的假说吗?

  这时我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模拟活动,把一种抽象的运动用直观的“模型”表达出来。在游戏中,我注重让学生体会“微粒”的运动、“微粒”的距离、和圈的大小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,在游戏中体会、感悟、理解其中的含义,从而加强直观感受和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本质的理解,建立起学生自己关于“热运动”的认识。最后用课件展示:原来,常见的物体都是微粒,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。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: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,微粒加快了运动,微粒之问的距离增大,物体就膨胀了;当物体受冷后,微粒的运动减慢,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,物体就收缩了。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,从让学生动一动,由体验而感悟,由感悟再迁移,完成了学生思维的提升。

  (三)巩固落实,拓展延伸

 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,我会向学生出示两个问题,1、乒乓球被踩瘪了,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状呢?2、夏天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,气不会打得太足,为什么?学生可能会回答:可以将乒乓球放入热水中,而夏天给轮胎打气不能打太足是因为轮胎可能会涨破。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,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。

  (四)小结作业

  接下来是小结作业环节,我会以学生总结,教师补充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,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,也能够起到一个检验的效果。在作业环节,我会让学生下来去再去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。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,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。

  八、说板书设计

  我的板书采用的是提纲式的板书,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,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、明了、直观、体现了本课的重点和思路,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。

相关推荐

资料下载
  • 2018年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选调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
    文件大小:0.25 MB 下载数:144
    下载
  • 2019年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
    文件大小:0.31 MB 下载数:149
    下载
  • 2019年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
    文件大小:0.25 MB 下载数:93
    下载
  • 2020年鹤壁市淇滨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
    文件大小:0.26 MB 下载数:142
    下载
教师招聘考试、报名 查分免费预约
推荐阅读
近期发布